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论著 > 研究会收藏
南北征战 会师东江
2021-07-30 00:00:00.0
广东南粤大地上飘扬的一面面鲜红的纵队战旗——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这一支支战旗,在战火的洗礼中傲然成立,战旗!记录了英勇的先辈们在用血与泪镌刻的历史功绩!
1938年12月2日创建的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历经五年,顽强拼搏,抗击日寇,打击土匪汉奸。在1943年12月2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公开宣布成立。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东江纵队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逐步发展为中外共知的华南敌后战场的一支坚强武装力量,为华南抗日斗争夺取了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执行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和平协定》,东江纵队奉命于1946年6月30日,在深圳大鹏湾沙鱼涌北撤山东解放区,随后于1947年8月1日在渤海地区扩大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并编入第三野战军的战斗序列,先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伟大的淮海战役。1949年3月转隶属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进军广东,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的指挥下,与坚持留在广东的部分东江纵队指战人员在1946年恢复广东武装斗争中,成立于1948年12月27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南踏军,协同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右路军和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左路军作战,解放广东。
我们的前辈们走过南北征战,当中有众多的爱国华侨、港澳同胞加入武装队伍。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随部队从祖国的南方战斗到北方,又从祖国的北方打回南方,与在广东坚持三年解放战争的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最终解放广东全境。
广东某地人民群众抢搭竹桥,确保南下大军畅行无阻地追歼逃敌。
1949年9月30日,两广纵队作为广东战役南路军之一部,在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率领下,从赣州附近驻地出发,取道信丰、龙南进入广东,“总算又回到家乡了。”走在军容整齐、步伐雄健的队伍中的曾生看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到格外亲切,不禁想起了这几年的往事。
1946年6月30日,为争取实现全国和平,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曾生率领东江纵队指战员的2853人(包括珠江纵队89人、韩江纵队17人、南路23人、粤中30多人,桂东南1人),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阻拦和特务的破坏,集中在大鹏半岛,分乘美国登陆舰3艘离开大鹏半岛,北撒山东解放区,于7月5日抵达山东烟台。194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在山东滨县曹家桥正式成立;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在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下组建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三年来,这支部队在华东战场上不断成长进步,先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众多战役战斗,为华东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少战功,部队自身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特别是淮海战役中,纵队担负徐(州)南卢村寨大方山阻敌任务,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第一道防线被敌袭占、工事大部被毁,伤亡严重而又无机动兵力、无弹药补充的情况下,依靠指战员们的赤胆忠心,与敌血战四昼夜,以牺牲184人、负伤735人的代价,顶住了国民党军孙元良兵团的凶猛进攻,同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杜聿明集团向南突围的企图,随后又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共歼敌2023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后,华东野战军首长抽调了1250名两广籍解放战士、1200名江苏射阳县翻身农民,补充给两广纵队,并拨给了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使纵队的实力得到大大加强。
1949年3月,随着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的战略追击作战开始,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两广纵队改隶第四野战军建制,随四野大军一路南下,冲着自己的故乡广东,又打回来了。此时,两广纵队已发展到两个师的1.36万人。
“我的老伙计不知怎么样了?分别三年了,真想他啊!”一进入家乡的土地,曾生就不止一次地唠叨他的“老伙计”。他指的是尹林平,当年是东江纵队的政治委员。因广东对敌斗争的需要,尹林平未能随部队北撒,而是由中共中央决定留了下来。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东江纵队当年活动的地域,将留下的骨干和复员的战士召集了起来;同时留下的有中共广东区委委员梁广,连贯、饶彰风、黄康、周楠、黄松坚、梁嘉。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广东区委在各地设立特派员制;留下一批骨,持隐蔽斗争,保护群众利益。具体分布如下:粵北特派员张华,留下武装人员150余人,由黄业、刘建华、陈中夫率领,组成中共粤北临时工委,以南雄、始兴为中心,坚持五岭斗争;在九连山区,后东特派员钟俊贤,留下武装骨干60多人,由王彪、吴毅、陈实棠、林镜秋率领,组成中共九连临时工委;在翁江,留下武装人员120人,由何俊才、汤山、蓝田、龙景山、李拔才率领,在英德、佛岗、翁源、新丰一带坚持斗争;在东江南部,由蓝造、祁锋为正副特派员,留下武装人员20多人,由余清、韩捷、黄友率领;在东江北部,由谢鹤筹、欧初为正副特派员,留下武装人员40余人,由欧初、徐文、杨添、黄柏、丘松学、马达,曾光、霍锡熊等率领,分散活动;在南路,由温焯华、吴有恒任正副特派员,有武装人员700人;在西江,由梁嘉任特派员,留下武装人员300人左右,分别由周明、冯石生(冯光)、叶向荣、陈瑞宗、欧新等人率领;在中区由谢永宽任特派员,留下武装人员159人由吴桐、李德光等率领;在中山由曾谷、黄街任特派员;在潮汕由曾广任特派员,留下武装人员20人,由丘志坚、陈彬、林震、李习楷等率领;在兴梅,由李碧山(七月回越南)、张全福、廖伟、黄维礼、王立朝等负责武装工作;在广州由钟明任特派员。留在全省大陆的武装人员,按照中共广东区委“长期打算”的总方针,潜伏在深山老林,边学习提高,边生产自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保存自己,并为重新恢复和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在尹林平等人的领导下,广东解放斗争经过三年八个月的发展,已成长为包括8个支队、5个主力团等在内的3.8万人的粤赣湘边纵队,并解放了江南、江北、江东、珠江三角洲、滃江、粤北、湘南、赣南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
其实,作为共同度过华南艰苦抗日斗争的老战友,尹林平何尝不日夜思念着曾生,这不,他已率领粤赣湘边纵队领导机关赶到龙川县城佗城镇,迎接老战友的回来。
1949年9月9日,曾生、雷经天率领两广纵队机关人员,行进在老隆圩通往龙川县城的大路上,远远地便看到尹林平、左洪涛等粤赣湘边纵队的领导人在路上等着迎接他们。曾生连走带跑,来到尹林平跟前,两位老战友终于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不肯松开,一切都在不言中。
仅仅三年多时间,原东江纵队的战友们又会合到了一起,这一历史性的会合,在三年前,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和白色恐怖,无论是北撤的曾生,还是留下坚持在粤赣湘边区斗争的尹林平都是不会想到的。
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部队进抵惠州。
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决定,由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和粤赣湘边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尹林平三人,组成了中共广东战役南路军前线委员会,雷经天为书记,统一指挥南路军的作战行动。并于10月10日,以南路军指挥部名义,发布了战字第1号作战命令。随即,久别重逢的两支部队的指战员组合到一起,兵分三路,以广州东南部为目标,向国民党残余武装发起了冲击。
第一路,由两广纵队第一师、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六团组成,于13日抵达已被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和第四支队解放的河源。15日,直取博罗,在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员黄柏率所属第一团和独立第三营的密切配合下,一举解放博罗县城罗阳镇,俘敌博罗县保安营及逃窜至此的河源县保安营共217人,缴获轻重机枪6挺、长短枪179支。随后,渡过东江,向东莞县樟木头挺进。
第二路,由两广纵队第二师、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二团组成,从河源向惠州挺进。此前,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主力为了配合南路军的行动,从9月下旬开始,已先后解放了惠州东南部的多祝、平山、淡水等重要圩镇,对惠州形成了包围之势。10月14日,敌第109军196师逃离惠州。15日,两广纵队领导机关亦即南路军指挥部、第二师一部和东江第三支队主力部队进入惠州。东江重镇惠州宣告解放。其后,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二团奉命驻守惠州。
10月16日,南路军指挥部获悉敌第109军154师由博罗县向广州窜,因广州已经解放,又折回博罗龙华圩一带。曾生立即命令两广纵队第一师和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六团回师北上,从南面和东面包围该敌;同时,命令两广纵队第二师第四、第五团和纵队炮兵团,在第一师副师长邬强、参谋长彭沃统一指挥下,从北面和西面包围该敌。18日黄昏,各部队完成对第154师的包围后,该师3329人在副师长郑荫桐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后编为两广纵队独立师。
10月19日,两广纵队第二师占领虎门要塞。21日,南路指挥部率第一师进驻石龙。这样,就截断了敌人沿珠江南的通道,完成了广东战役作战指挥部赋予南路军的任务。
期间,活动在江南地区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根据南路军的统一部署,开展了肃清残敌的一系列战斗。
该支队第三团于10月17日解放东莞县城莞城镇、宝安县城南头镇,南头守敌1个营投诚。19日,驻深圳国民党税警团和护路大队1500余人投诚,开到石龙圩,接受东江第一支队整编。第三团以警察部队名义(为避免边界冲突和国际纠纷,人民解放军南下武装部队暂不抵宝安县平湖以南地区),接管深圳。旋即,东江第一支队成立了宝深军事管制委员会,由第一支队政治部原副主任、中共江南地委委员刘汝琛任主任。21日,在新中国的召唤下,九龙海关及8个支关1134人,加上约500名武装关警,顺应历史潮流,宣布起义,并在九龙关上空升起了五星红旗。当天,刘汝琛代表宝深军事管制委员会,接受九龙海关的起义。不久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海关,是为深圳海关的前身。
该支队第五团于10月17日解放汕尾,守敌900余人宣布起义。随后与新编独立第三营互相配合,先后解放了汕尾东南的田墘、捷胜、遮浪三个沿海圩镇。11月下旬,该团解放陆丰县沿海重镇竭石镇,歼敌600余人。尔后,回师海丰,渡海解放龟龄岛,毙俘守敌旅长吴炯禄等数百人。
第三路,为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一、第三、第四团及第四支队,由纵队参谋长严尚民、政治部代主任魏南金率领,从麻陂横渡东江,经过惠阳县境,于10月18日抵达东莞县城莞城镇。随后,于23日越过珠江口,在番禺县莲花山登陆。独立第一、第四团在番禺独立团的配合下,解除番禺县保安团第二营800余人的武装,缴获轻机枪28挺、长短枪800余支,一举解放番禺县城市桥镇。27日,独立第一团占领顺德县城大良镇,追使敌顺德县保安营400余人缴械投降;28日,再抵容奇圩,迫使广州解放后逃窜至此的敌整编第1游击挺进纵队邓鄂所部1200余人缴械投降,缴获迫击炮20门、轻重机枪54挺、长短枪900多支,顺德宣告解放。
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两支兄弟部队,发扬东江纵队的优良传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为家乡人民的解放建立了新的功勋。
经广东战役三路大军联合作战,1949年10月14日,华南重镇广州解放。图为左一起:邓华、方方、叶剑英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场检阅入城解放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