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东纵历史 > 发展历程 >北进东进,全面发展
北进东进,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6 03:57:09 来源:深圳东边纵研究会

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战役,八月占衡阳后准备打通粤汉铁路南段,广东大片国土即将沦入敌手。土洋会议决定东纵向北、向东挺进,发展广东全省抗日游击战争。曾生、林平主持全局,以主力部队为骨干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北江、西北支队。一九四五年一月,王作尧、杨康华率队挺进江北,创建罗浮山抗日根据地,接着挺进北江,创建北江抗日根据地。日军占领粤东沿海地区后,曾、林以路东主力和地方部队组建了第五、第六、第七支队向东挺进,创建惠东和海陆丰抗日根据地。至此,东纵根据地已超出惠东宝向四面八方迅猛发展。期间,东纵与盟军紧密合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战役,八月占衡阳后准备打通粤汉铁路南段,广东大片国土即将沦入敌手。土洋会议决定东纵向北、向东挺进,发展广东全省抗日游击战争。曾生、林平主持全局,以主力部队为骨干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北江、西北支队。一九四五年一月,王作尧、杨康华率队挺进江北,创建罗浮山抗日根据地,接着挺进北江,创建北江抗日根据地。日军占领粤东沿海地区后,曾、林以路东主力和地方部队组建了第五、第六、第七支队向东挺进,创建惠东和海陆丰抗日根据地。至此,东纵根据地已超出惠东宝向四面八方迅猛发展。期间,东纵与盟军紧密合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在林平主持下于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向北、向东和向西挺进等战略部署和措施。会议对加强党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东纵和全省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为东纵土洋司令部旧址--土洋会议会址。

土洋会议决议

第一、在全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游击区。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凡敌所到,或意图占领的地方,都派遣武工队及军事干部前往活动,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新的游击区。同时,必须巩固现有的游击根据地,成为反攻的基地。东江纵队首先应创立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根据地,并向东江、韩江(潮汕在内)之间伸展,然后再向闽粤边、粤赣湘边、粤赣桂湘边开展。中区则首先求得普遍发展,进而向西江、粤桂边及南路前进。然后两方面配合,取得对广州包围之势,将来会合于粤桂湘边。

第二、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放松向运动战发展。主要打击方向是日军、伪军,同时坚持自卫反击的反摩擦斗争。对余汉谋嫡系,可作必要的、有限度的让步,对不抗日专门反共的杂牌军(如东江之徐东来、梁桂平、陆如钧及别动队,中区的肖天祥),必须予以消灭。东江和中区两区,在战略上积极配合,从个别的地区到全面的配合。

第三、发展人枪,扩大部队,建立支队编制。普遍建立不脱产的民k兵和脱产抗日自卫队与脱产的常备队,扶助其发展加强其领导。部队的编制要适应目前需要及将来的发展,普遍编制为支队,下辖大队,相应建立主力团或主力大队。同时建立特殊的编制,如爆破队、海上队、水雷队、工程队、运输队等。

第四、在全军进行思想教育,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牢固树立革命军人的思想,加强部队党的工作,扩大党员数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严格组织生活,纵队成立党委,支队设总支。开展全军整风运动学习,建立学委,加强军事教育和各种制度的建设,提高军事理论水平,提高作战能力与指挥能力。

第五、恢复和加强地方党的组织活动,号召共产党员都要参加到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斗争中来,为打开广东的新局面,积极开展对敌斗争而奋斗。

第六、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使能起根据地及后方的作用,并向新区发展。抗日民主政权,是各抗日阶层的联合,既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吸收党外人士合作,实行“三三制”。为了抗战,为了人民,组织民兵,发展生产,进行民主文化、卫生建设,解除人民痛苦,创造人民福利。政权干部必须廉洁奉公。普遍建立不脱产的抗日自卫队与脱产的常备队。

第七、统战工作,要以我为主,去团结各阶层,争取中间人士。对国民党顽固分子,应依其不同程度而有区别,不一律看待。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应多方面争取联系。

第八、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经济的方针是改善民生,供应部队,发展公营生产力,力求自给,减少人民的负担。发展私人经济, 普遍成立生产消费合作社,以农业为主,其次为手工业,再次为渔盐业。发展金融事业,发行生产建设公债及军用券。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发展方向。财政保障供给方面,征收抗日公粮,统一税收,厉行节约,反对贪污。

第九、开展城市工作。把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具体传达到支队及靠近大城市活动的独立大队。加强大城市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用合法、非法、有形、无形的各种方式,在城郊发展游击小组,造成城市周围及交通要道两侧的掩蔽游击区。

第十、中区建立军政委员会,以五人组成,仍受东江军政委员会领导。全体在东江和港九地区的中国游击队:我是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在二月十一日到廿六日,我曾被你们的勇士从日本人包围中安全而舒服地隐蔽起来,然后,我又坐了你们的船到了敌人统治以外的地点。

林平向恩来并中央的报告及毛泽东主席的批示

一九四五年二月

《开展广东工作的决定》

恩来并中央:

日寇打通粤汉,占领沿海,广东已处在全面沦陷状态。这种严重形势仍在发展中。为配合武装工作的开展及打开广东新局面,对建立游击区、巩固根据地及恢复党的工作,兹作如下决定:

(一)为适应战争环境与要求,及根据我力量的分布状况,将地区划分如下:

甲、西江之北与北江之西为一区,派武工队约四百人(内有在职的团级干部三人,营级十人,连排级九十余人),挺进清远、四会、广宁,打好基础,再向连阳、湘桂边推进。

乙、西江之南包括中区六邑为一区,以目前中区现有基础,向沿海两阳发展,打通南路,然后向粤桂边推进。

丙、北江之东与东江之西为一区,以罗浮山的现有基础,巩固增城、龙门、博罗根据地,进一步建立增城、龙门、从化、新丰之间的南昆山根据地,为将来的领导中心,同时派武工队二百余人(团级二人,营级六人,连排级六十余人),挺进佛岗、英德、翁源,打好基础,向曲江、南雄及湘赣边推进。

丁、东江之东到闽粤边为一区,以潮阳、惠阳、海丰、陆丰为中心,向惠来、揭阳推进,开展潮汕、闽粤边的游击战争。

戊、珠江三角洲为一区,在现有的南、番、中、顺、三、东、宝的基础上,构成包围广州的形势。在此每一区内,再分成若干小区,则按具体情况决定。

(二)  对组织工作应恢复,采取下列几种方式:

甲、敌后之敌后,在我解放区采取党政军联席会议的方式,统一工作步骤。

乙、目前仍为国民党统治地区,则准备恢复工作。

丙、新开展地区,我们力量尚小,仍应保持部分地下党员,准备应付敌人及国民党的可能进攻。 

恢复工作中心,是配合部队行动,扩大部队,组织民兵、动员民众,开展对敌的武装斗争,团结各阶层进步中间人士,建立政权,执行党的具体政策。

准备恢复工作的中心是:进一步审查研究与教育党员,团结与组织民众,准备武装基础,时机一到,立即动员。

(三)领导干部分散配备:

甲、连贯同志指导中区及南区部队工作与南路联系。

乙、梁广同志随政治部到罗浮山,指导西、北江之间与东、北江之间的党,负责审查粤北干部与组织及协助部队工作。

丙、林平同志随司令部负责总的指导,加强大城市工作领导,并搞好与韩江联系。

我们认为临委的机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局面,因此新的领导机构的组成,则成为十分必要。可否成立统一领导机构,并对上述决定是否妥当,均请作具体指示。

临委  (丑灰)   二月十日

毛主席在林平电报上的批示

毛主席批示:林平的历史能力请查明告我。此人似很有办法。此件请弼时邀董老、彭真、古大存、方方等同志研讨,拟出复电,连原电交我。那里是否可以成立区党委或分局。      

                                                       毛泽东  二月十二日

1945年2月,王作尧、杨康华率领第三、第五、北江、西北支队和东江抗日军政干校挺进江北,会同第四支队、独立第三大队,在增龙博地区进行一系列胜利的战斗,开辟了罗浮山抗日根据地。

1945年3月,北江、西北支队挺进英德坝子,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梁广在白围子村召开部队和北江地方党干部联席会议,决定在地方党配合下,北江支队在东岸英东地区,西北支队在西岸英清边地区展开活动。

1945年5月,曾生率司令部前梯队渡过东江进驻罗浮山冲虚观,林平率后梯队接着跟进。从此冲虚观成为东江纵队和广东全省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枢。

西北支队西渡北江后,在黎洞召开了部队和地方党领导同志的联席会议,决定以清远县大罗山文洞为中心,开辟英清边抗日游击基地,然后向西北发展,配合粤中部队开展粤桂湘边抗日游击战争。

西北支队集中兵力在北江河上打击日军, 3月中旬首战南坑圩,伏击日军船队,歼敌70余人。经过数月的战斗和深入的群众工作,英清边抗日游击基地初具规模。

1945年3月,北江支队在粤汉路南段展开破袭战,瘫痪敌交通并袭击沿线敌据点,还粉碎了日军数次报复性"扫荡" ;4月2日粉碎了顽军千余人的进攻,从而在英东地区站稳了脚跟。经过民运队配合地方党进行群众工作,建立乡村群众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开拓了以大镇为中心的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

1945年2月,第七支队以惠阳大队部分骨干和中共惠阳县委、护航大队领导的地方武装在西山月村组成,经过数月的战斗,在日军一二九师团的防区内歼其4个班,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协助地方党建立群众组织和基层政权,惠东抗日根据地迅速建成。

根据曾生的命令,独立第四大队于2月向东挺进,在大安洞与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武装会合组成第六支队,于海丰东南流冲圩一带毙伤日军一0四师团百余人,部队以班为单位分散做群众工作,组织和武装群众,配合县委建设政权,建成海陆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主政权

东江纵队成立后,特别是执行土洋会议决定向北、向东挺进的结果。惠东宝老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新的根据地不断建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江游击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召开参议会或国事座谈会,选举协商产生了六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东江和北江解放区,总面积六万余平方里、人口450万以上。1944 年7月,路西东宝行政督导处在东莞、宝安边的燕川成立,辖区包括宝安阳台山、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主任谭天度。1945年4月路东首届参议会在惠阳县永湖麻溪召开,成立路东行政委员会选举叶锋为主席。辖区包括现惠阳市和龙岗区大部分地区及九龙新界部分地区。同时惠东行政督导处在苏茅垅成立,辖区为现在惠东县大部分地区,主任练铁。同年7月,海丰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安峒成立,县长吴隶伍。同时,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宁成立,辖区包括博罗县大部分地区和龙门县、增城县部分地区,县长韩继元;北江东岸抗日行动委员会在大镇成立,辖区包括英东和佛岗县、新丰县,翁源县、曲江县部分地区,主任陈清畿。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土洋会议以后,东江纵队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到一万一千余人,建立了九个支队和四个独立大队,抗日根据地向北、向东扩展,在北面正向粤赣湘边推进,在东面正在打通与韩江纵队的联系。

支援前线,老百姓组成的担架队

在艰苦岁月,群众拼死掩护游击队的伤病员、民运员、交通情报站、税站等。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组织群众支援前线,群众踊跃参加。

送公粮

抗日民主政权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广大群众更加拥护抗日民主政府,更加热情支援人民子弟兵。图为惠宝边区群众积极交纳公粮。

东江纵队营救国际友人梗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后,把英军战俘、港府文员、英国侨民和其他国际友人囚禁于集中营。曾生派往西贡和九龙城区的武工队和后来建立的港九大队,在营救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同时,就展开了营救英军战俘和国际友人的工作。游击队员们和地下工作者,在困难而危险的情况下,以高度的责任感英勇机智地营救出英国人42名,印度人54名,丹麦人3名,挪威人2名,俄罗斯和菲律宾人各1名。由于集中营中港英政府高级官员(如辅政司詹臣等) 顾虑重重,或以为战争很快结束,  有的自已不愿冒险逃走,有的不同意营内人员逃走,至使不能营救更多人逃出集中营。

以下是东江纵队为营救国际友人在港九大队建立的国际工作小组组长黄作梅于1946年2月19日在香港《华商报》发表的、介绍营救国际友人简况的摘录。

一、1942年2月,英战地医院的赖特上校(ColoneiL.T.Ride),  他的华人书记李标先生和两个外国人。他们从日人那边逃脱后,便由东江纵队护送和帮忙到中国内地去。

二、两个英国士兵从香港逃出,曾加入东江纵队的工作,他们是霍支斯(P.Hodeiy) 和格尔拉夏 (A.Gallaher),他们对东江纵队的意见,  他们在队里工作的热情,和他们对在游击队中的生活表示的满意,在1942年3月4日他们写给怀特中校 (Lt.col.S.E.H.E.whiteM.C.D.C.ZhdRoyalScots)的信中可以看到:

先生: 

这是一封短信,告诉你格尔拉夏和我正在做的工作,我们现在教练使用H.G.Bren和Luis 机枪,和学使用三寸口径和二寸口径的炮,  我们享受着和我们一齐工作的人的和善的款待。我们到了这个地区,只剩下身上的衣服,而他们供给我们吃、穿、住, 一点不要酬报。这些人民对斯克利维恩上尉(Capt Scriven) 和他那一组人亦是同样的款待,而且送他们到重庆去,现在斯上尉和那一组人都在那儿了。这儿是需要很多人包括皇家工程队(R.E.), 这种人材是受欢迎的,如果任何人希望逃脱,他们将找到一个带路者在等待着他们,对在营里面许多人这种情报也许是无用的,并且因为这可能对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是一种危险的来源,所以请你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时要小心,如果营里任何负责人希望和外界通消息,他们可能通过这些人和引导者来这样做,我们和这里的人民希望很多正义的人来这里、帮忙这里工作,我们希望我们现在仍得原来的薪俸,因为我们是在工作着。

霍支斯 (Pte.D.Hodegy) J.Gallaher)

1942年3月4日

三、四个英国海军军官脱险,在游击队帮助下经过东江抗日游击区地区,到中国内地去,他们是都格拉斯中尉(Lt.J.DonglasR.N.R);夏斯特中尉(Lt.J.W.Hursto.B.E.D.S.E.R.N.R);汤姆生中尉;何来特J.11O998,皇家海军部电报员。他们留下下面一封致谢信: 我们曾经接受带信者各方面的协助,与在作战中之盟军取得联络,他们是可靠的,而且是绝对可信托的。

四、1942年3月24日香港警察司汤先生和波利斯屈特夫人(Mrs Green. PriestWood)  从赤柱俘虏营逃出,并经过东江纵队的帮助,到中国内地去,下面是他们的感谢信:

请求你们可贵的指导。

还有徒戎只能赞扬我们从游击队所得到高度和善意的帮助,同时希望有一天能给他们以同样的帮助。

                                           (签名)波利斯屈特(Greeen Priestwood)

“上面所述的我完全赞同——我们不可能得到比这更可贵的衷心的援助。"

                                                 (签名)汤姆生(W.P.Thompson)

后来逃走出来的上海银行的芬恩维克、摩利逊两位先生,在那信上加上了下面的话句: “我们的经验和上面所说的一样。”

                                               签名:芬恩维克(T.G.G.EenwicK)

                                               摩利逊(J.A.D.Morrison)

                                                           1942年10月20日

五、1942年4月14日,四个英国陆军军官从香港逃出经过我们的地区,他们是波生吉 (D.J.BoSenet) 香港义勇军、比尔斯中尉 (Lt.G.L.GPearceR.A.)、怀特中尉(Lt.L.S.WhiteR.A.)和祁德尊中尉(Lt.G.D.CIagne R.A.)。他们四个人联合写一封信给东江纵队:

当我们一到达目的地,我们将报告官方,他和其他的人正在干着好卓越的工作,使到他们的工作能够被认识和得到充分的酬报。

                              签名:波吉生香港义勇军 (D.J.BosengnetH.K.V.D.C.)

                                    比尔斯中尉 (Lt.G.L.C.Pearce R.A)

                                    怀特中尉 (LL.S.White.R.A)

                                   祁德尊中尉 (Lt.G.D.CIaghe.R.A.)

那天晚上,在横山脚游击队大队部举行欢迎会欢迎他们,受到我们伟大热情的欢呼,受到我们对战争的胜利坚定意志所鼓励,他们每个人都写了几句对我们的部队的印象。比尔斯中尉说:“他们从上至下的普遍的热情,他们的极大愿意帮助我们,和他们对我同敌人的明确的认识,使我们坚信中美英(A.B.C.D.)阵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敌人一块严重的绊脚石”。渣甸公司的波吉生先生说:“在旅途的进程中,我感觉到战争将很快地就胜利结束,因为在游击队中的许多英雄们虽然不闻名于全世界,但,他们负着打倒共同的敌人的主要责任”。祁德尊中尉说:”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队员们的纪律,和他们全体共有的思想上的完全一致”。

六、在1942年10月18日,芬恩维克(MeSSreT.G.G.Fenwick)和摩利逊(J.A.D.Morrison)两先生是在东江纵队和英军服务团合作之下逃出来的,由东江纵队派人护送回中国内地 。他写了封信给港九大队中队长黄冠芳致谢:

我们经过黄先生的地区时,蒙他优厚的款待和帮助,特此致谢。当我们抵达目的地,我们一定报告英当局。

                                                   (签名)苏恩维克、摩利逊

                                                          1942年10月18日

七、 1942年10月30日,游击队帮助五个印人逃出,他们是皇家炮兵,因为给他们许多便利,他们写两封信向该队致谢意: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印度士兵,1942年10月30日得到九龙游击队很好的招待,他们供给我们各种便利和舒适,我们很感谢的。

                                                  签名:孟雅星(Mehnga Singk)

                                                  拉西加星(LashkarSingk)

                                                  拿瓦恩特星(NavantSingk)

                                                  达立普星(Dalip Singk)

                                                  山托先星(Santokh Singk)

纪念我们和蔡大队长和他们部下一起度过的快乐的三天,我们将不忘记他们殷勤善意的招待。我们热诚的同情他们的神圣的工作。

                                                   (签名如上)1943年2月2日

八、1942年11月9日,两个印度人从香港逃出,一个是搭拉星,上海银行清算处的更夫,另一个是毛汉甸,是屈臣氏药房的车夫,东江纵队帮他们到惠州。

九、1942年11月14日,东江纵队帮助两个香港义勇军从香港逃出,他们留下一封鸣谢信:

离开了九龙以后,我们出乎意料以外,碰到了港九人民游击队,安全地在他们护送之下,到达他们的营部,他们是一群优秀的 人,很客气地招待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发觉他们对他们的事业是很忠诚的,如果我们能力许可的话,我们一定毫不迟疑地和他们一样去做,我祝他们在建设自由的中国的工作得到顺利。

                                           麦尼民 18.11.42

我衷心地毫不迟疑地赞同上面的叙述。

                                          巴拉斯加氏炮兵第三连  香港义勇军

十、1942年12月,三丹麦人由香港到新界旅行,因受嫌疑,为东江纵队获,经审问后,他们同意到惠州去,他们的名字是却觉臣、安德逊和夏时津。

十一、1944年7月17日葛荣中尉由深水步集中营逃出,经东江纵队援助到惠州,他留下一封鸣谢信如下:

给广东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

这是一封表示对你们钦敬和感谢的信,因为我在 7月17日从深水步俘虏集中营逃出来后,得到你们的帮助,在集中营时,我们得到的唯一消息是在大亚湾沿岸的一些乡村对我们是同情的,但我是不能肯定我未抵惠州之前能否找到帮助,根据这样的消息,我带着足够十天的粮食(离开) 集中营,以后这会有充分时间来完成我底旅程的,但是,由于不熟悉本地的情况,不断地从敌人的巡逻与搜捕中侥幸逃脱,以及晚间的极端黑暗等情况下,我底旅途的迟缓是出乎意料之外,同时,极端恶劣的天气,日夜的滂沱大雨,因而我底衣服从没有干过。

当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底脚受了很大的创伤,而我的进程更变成了一个极迟缓与痛苦的日程,经过了十天有半的极端不舒服的日子,我在一条山径上遇到了你们三个同志,自然,我是会被认为相当可疑的,但是,我令他们明白我是希望逃避日本人后,他们把我带到梅花村,经过了一些询问后,我便给你们的伟大组织的同志所照料了。

从那时起,我所遇到的事情好象神奇似的,我所希望的每件东西都得到了,食物、衣服、睡室,还有看护替我治理伤口,小童对我的侍候,而他能预知我的每一个愿望的,在我最后几天行程中,我只得极少的食物,当遇到你们的同志时,我是在非常疲乏与衰弱的情景下,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完全不能抵达安全地方的,在这里我希望再次向帮助我这样多的你们表示最深的感谢。

你们底无畏的英勇,你们在敌人统治的地区中,冒着绝望的危险,进行了及进行着坚决的斗争,而获得任何人的景仰,而他们会完全明白你们的英勇行为的,我在你们处所获的伟大的仁慈与殷勤的款待,我的心充满着极真挚的,非文字所能形容的感谢。

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我的体力和健康,这是我应该离开你们重新和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时候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是你们终身的挚友,而且是完全同情你们底斗争的目标的,我底热情的愿望是:当我们的共同的敌人被逐出中国后,你们的目的能够实现,而你们为了这目的,正创造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斗争。

英海军中尉葛荣 8月1日

葛荣中尉抵达了英团前进总部的时候,英团负责长官顾尔伯少校于八月六日给黄体文先生的信是这样说的:“我们再一次大大的欠负了你和你部队关于你们这次给葛荣中尉的帮助。”我是很艰难去找出一些微小的方法来表示敝政府对贵队对我们的帮助的感激——再一次毫无代价的帮助“。    同时,在他送给东江纵队五百粒亚特平和扑虐母星的时候,他说:”我恐怕这是我们应对你们感激的大海中之一滴,有一天我相信一个较适当的报偿是可以布置的。”

十二、1945年7月,游击队队帮助了六个印人逃出香港,把他们交到英团,除了一个商人,一个是印警外,其余的都是印兵,这一次东江纵队对英国的帮助也是毫无条件,毫无代价的,在一封回信里,英国班凯少校说:“我同时把你们不肯接纳我们偿还在营救这些印人所负担的费用报告到我的总部去。”他继续说:“行动是较言语说得更响亮的,你们的部队给敝团过去的援助,和对这次活生生的给印人的帮助,足够证明你们和敝团合作的愿望。”上述只是一些简单的关于东江纵队给盟邦营救合作的记录,事实上还有更多的脱险是经过他们营救的,还有更多的证明文件,同时在过去东江纵队还负责过其他的工作,如情报工作等,但是由于时间的匆忙,我们不能全部写下去,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四年半的游击战争环境,经常在顽敌的袭击和扫荡之下,许多文件和记录也损失了,因此,在这里我们的报告还是不完全的。  (1946年2月19日《华商报》)

1946年7月,英国外交部代表英国政府在下院报告:“对东江纵队及其他团体协助盟军逃出香港的服务工作,表示钦佩。”并授予东江纵队国际小组组长黄作梅一枚勋章,以表示奖励。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曾多次营救过在作战中因飞机被击中而跳伞的美国飞行员。1944年7月3日,为游击队多次营救行动。

陈纳德专门至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谢

"美机飞行员被迫降落,并随即救护,无任感激。飞行员革莱中尉和白雷达中尉,此次蒙中国游击队诸战士的营救,纳德对彼等之光荣之工作,尤深感奋。彼等见义勇为,蔽军全体官兵均欣敬之至。为此,恳将此感奋欣敬之情代为转达,不胜感荷。".......为了对共产党军队的帮助表示感谢,陈纳德也不时地将一些药品、无线电设备、指南针等紧缺物资送给他们。

1944 年2月11日,美国十四航空队第三十三战斗机中队飞行员克尔中尉架机袭击启德机场时,座机被击中跳伞降落九龙坳,我港九大队在日军追捕重围中将其救出送到坪山地区,曾生亲切地接见了他。一年以后,东江纵队司令部收到克尔从太平洋彼岸寄来的美国出版的杂志,里面刊登有克尔自画的漫画,记载着东江纵队英勇机智粉碎敌人围剿,抢救美国飞行员的惊险故事。

克尔中尉的感谢信

全体在东江和港九地区的中国游击队:

我是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在二月十一日到廿六日, 我曾被你们的勇士从日本人包围中安全而舒服地隐蔽起来,然后, 我又坐了你们的船到了敌人统治以外的地点。   我曾经亲自遇见你们中的一些人,也曾表示了我的敬意和佩服,可是我还知道你们的人还有许多是我所见不到的,他们为着保护我的安全,在极大的危险与困苦中工作着, 因为我不能亲自见到你们每一个人,我只有用这个办法来感谢你们救了我的性命,使我能继续我的工作。 我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人,男的、女的、小鬼,都把它当作我个人给你们的坦白真诚的一封信。

中国的抗战已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许,我们美国人也因能够和你们像兄弟似的一起战斗而骄傲。我们将永久地、无论在和平中或者在战争中都和你们同志一般地站在一起!

                                               Donald W. Kerr敦纳尔.克尔

                     美国航空队一级中尉(现任中美联合空军飞行员指挥兼教官)

8.3.44

大亚湾海面抢救了五个美机师

(本报特讯)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我海上队在大亚湾海面救了五个盟国美籍机师,他们是美国在华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是日晨七时由桂林起飞的,同行的还有一机,目的是轰炸敌人的运输船。九时许,在大亚湾辣甲岛附近发现了敌浅水舰两只及敌船数只,便开始低飞轰炸。敌舰本一只被炸伤(据渔民报告:一铁拖被炸沉)。但在战斗中,他们的飞机也给敌舰的机枪射中,伤及机器,被迫降落,用橡皮艇逃生,遂为我队救护 。其中二名手脚受轻伤,经我敷药治理,并殷勤招待,他们十分感激,休息了数天,已于本月X日由我派队护送转返韶关回桂林去了。

五个获救的美国飞行员给东江纵队的一封感谢与致敬信

1944年5月26日,美国十四航空队的5个飞行员勒夫哥中尉、拉忽累尔中尉、沙克上士、康利上士和艾利斯上士,驾驶417号B25轻型轰炸机在袭击日军运输舰时,座机被击中降落到大亚湾海里,我护航大队把他们营救起来。1945年1月16日, 又营救了美国十四航空队飞行员伊根中尉和第三舰队飞行员克利汉少尉,然后把他们安全转送到大后方归队。他们先后写来热情的感谢信如下:

我们五个美国飞行员,由衷地向你们救了我们生命的英勇而大无畏的游击队健儿们致谢,单单说一句致谢,比起我们应当要给你们——我们的中国同盟者和友人——的报答真是太渺小了。

我们最大的祈望和愿望,是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全中国的英勇人民都联合成一支大军——和美国及其盟国共同把敌人赶出整个中国领土去的这样一支大军——它的大无畏的战士,将使中国变成伟大强国并使这国家永远强盛的这样一支大军。

我们美国人也曾从历史记载中读到了并研究过那些坚强的军队,但是在全部历史中和在全部我们的学问中,却从来不曾知道过有象你们游击队这样英勇的军队,终有一天,全世界都将传颂你们伟大的工作——而我们对于你们所做过了的和正在做着的工作,仅只知道得一点的,却认为能够向你们致敬,能够称你们为兄弟,是我们的光荣和特有的权利!

                    美国空军中尉航行指挥员兼轰炸员:威廉、勒夫哥

                                        中尉驾驶员:佐治.H.拉忽累尔

                                        上士技士:亨.M.爱利斯

                                        上士通讯员兼机炮手:罗拔.D.沙克

                                        上士驾驶员兼机炮手:丹尼士.E.康利

伊根中尉给曾司令的感谢信

曾司令:

再给你一封短信致谢一切。

你的人员已安全护送我们。旅途上我唯一的忧虑是我会不会跌到泥沼里去。我把我的枪、子弹和佩刀送给你,希望对你有些帮助。那不是什么礼物,对你给我的照顾我是没办法报答的。在十四航空队中,我的声音只是微小的,但是在我回去后,它将充满着赞叹,我将尽力为你们获得一些帮助。

你一定相信我如果回到广州的时候,我会尽一切努力来见你,对这我是很希望的。祝你和你的夫人好!并祝你们胜利及愉快繁荣的和平。

把我的感情写成文字的困难使我很难写这最后一封信。和共产党游击队住在一起是快乐和得到教育的。在和你们的可喜的短促的相聚中,我曾见过真正的中国人,并且增加了我对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尊敬,如果这是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离开的朋友会记着我,我并且诚恳希望我们如能在什么地方再见。在十四航空队的工作人员中,共产党游击队有很多的朋友和同情者。那数目最少在过去几星期间增加了一个。我感激曾司令和他的人员,我并希望他们在建立强大的新中国努力上得到一个可能的成功。

                                                                                      伊根美国空军中尉(Lt.J.Egau)

| 组队抗敌,突围 组队抗敌,突围东移 |